2015-11-03
xredued01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 简述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参考解析:
(1)办园(班)条件简陋。幼儿活动室窗户较小,采光面积不足;桌椅、板凳不统一;没有幼儿厕所、饮水桶;缺乏教具、玩具、幼儿读物。
(2)"小学化"现象严重。幼儿一日活动与小学生相似,到校后坐在教室里上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操,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注重读、写、算的学习;教师 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每周上课节数在18~24节之间,每节课在45分钟左右;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期末考试。
(3)"城市化"教育误导。教师到城里幼儿园听课,然后按照听课的教案,利用本班幼儿进行模拟教学,并推广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再去效仿。
(4)幼儿园(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教师不了解孩子家庭情况,家长也不重视子女教育。
(5)教师专业素质较差。教师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为主,大多为初中文化,绝大多数没受过职前专业训练;在职培训机会又很少,合格率较低。
(6)幼儿发展水平落后。个人身体体质体能和服装清洁卫生习惯均较差;胆怯;普通话差。
12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参考解析: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比如,幼儿园应如何安排儿童的一日生活,才能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如何创设游戏环 境,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等都是它所要探讨的问题。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 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3 试述如何达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解析:
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人会有一种恐惧感。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面部表情,和蔼可亲的语气同幼儿进行 交谈。而且对于新人园的幼儿要尽力帮忙让他们熟悉幼儿园。教师一方面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还要以自己的常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为儿童往往对于有常 识的教师特别有好感。
(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中小班幼儿往往因为发展的不成熟,对于友谊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楚,有些幼儿更是把和蔼可亲与软弱可欺混为一谈。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要以硬克硬,而是要让幼儿首先分清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而且还要幼儿对自己的言行负起必要的责任。
(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师与幼儿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因为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良好师生关系。在实现良好的师生关 系方面的"主要责任者"是教师、保育员与幼儿,但也包括幼儿园中的每一个人。这些人都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身体,而且还要具有正确的"爱"的精神。 只有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团结起来,保教结合、协调一致,才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 我和孩子们站在操场上,和孩子们讨论晨间锻炼的规则,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响起,弘弘撒开腿,朝大球飞蹦过去。这时场地 上的大球只剩下一个了,弘弘和新迪同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弘弘大喊:"是我先拿到的。"新迪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 我先拿到的。"弘弘仍大叫:"我要玩。"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了。"于是新迪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说:" 我先玩,等会儿交换的时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我以为他同意了新迪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新迪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 新迪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准备玩起来。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攻击性儿童的行为表现和产生此行为的原因。
参考解析:
攻击性行为指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直接破坏或攻击的行为,包括殴打、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或动物、抢劫等行为。在4~6岁时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 等,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攻击有多种表现或种类,著名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攻击有两种表现方式:直接攻击和替代性攻击,直接攻击是对欲攻击的对象直接予以侵害。案例中弘弘的表现应 属于这类。儿童的攻击行为有自己年龄阶段的特点,即以工具性攻击占优势。儿童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在一定情境中,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判断,从而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通过攻击手段产生的结果,因此儿童有时会受到外在诱因的驱动(如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攻击。弘弘的攻击性 行为其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得到"大球"。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我咬他,我就能得到大球",攻击只是他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15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 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作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问题一: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问题二: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解析:
问题一:此案例体现了儿童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是实际行动来理解概念的特点。
问题二:(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插图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
(2)对儿童的教育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不能只限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而应该适当超前;
(3)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取得丰富的知识经验,能够使儿童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4)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提高判断、推理和理解的水平,是很有益的;
(5)结合日常生活也可以给儿童准备各种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思维。
活动设计题(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