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2016上半年幼儿园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试卷8

2015-11-03 xredued01


  11述幼儿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幼儿期攻击行为有如下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因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和物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儿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卷入攻击性事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以后发动报复行为,碰到对方是男性比对方是女性时更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12学前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年龄较小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地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材料加以整理,包括归类、联想等。
(3)间接的意义识记。年龄较大的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组成的规律,以帮助记忆。
  13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学习要配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 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远高于幼儿原有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 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的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发展水 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2)重视活动在幼儿中的作用,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3)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利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幼儿适度的认知冲突,将幼儿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将幼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发展幼儿主动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4)重视幼儿之间的交往,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以及认知的发展。幼儿 只有在与其他幼儿交流时,才会知道其他人的看法并非都与自己的一样,这样幼儿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辨别、思考,从而学会从他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 幼儿养成批判性、客观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状态。
(5)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在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的交谈中,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 趣,乐于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学会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同时,幼儿教师应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安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 参与探索,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发表不同的意见,从而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14微博曝出:某幼儿在幼儿园被保育员体罚,脸上和身上都有明显伤痕,而且弄得大小便失禁。他们向幼儿园投诉,对方虽然道了歉,但态度很不诚恳。小浩(化名),3月4日进入某幼儿园。这是当地一家十分有名的民办幼儿园,收费比一般幼儿园高,被人们称为“贵族幼儿园”。
陈先生在信中写道:“小浩入园的头两周,虽有些不适应,尚未感觉有太大变化。第三周起,我们逐渐发现孩子回家后时而埋头不语、时而大喊大叫,一提幼儿园就 恐惧万分,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并且大小便失禁。4月9日,我们去幼儿园看孩子,发现孩子两边脸颊各紫了一大块……4月12日,我们到幼儿园接孩子,小浩 脸上伤痕依旧。恰此时孩子要小便,我帮他脱下裤子,竞发现大腿两边各有青、紫几块,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其中有一处深深的、特别显眼的指甲印……
校长张某还告诉我们说,前两天查夜时,晚上l0点半发现小浩一个人坐在床边的痰盂上,很可怜的样子。原来是保育员怕他半夜解手解在床上,所以让他坐痰盂直到解出来为止。该园幼儿正常休息时间是8点,可10点多还让孩子坐痰盂,不知道这些‘园丁’良心何在?”
请你结合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谈谈幼儿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师的体罚行为?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著名幼儿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体现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到知识,切忌以教师的观点去控制幼儿的发展。比如:陈鹤 琴先生提到过,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或变相惩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就可能使幼儿为逃避灾难而说谎,这势必影响到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幼儿园事故 中有一项是指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导致的后果。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罚跪 等。老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心、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明 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
“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幼儿园在实施教育的时候,要做到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1989年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应以儿童的最大 利益为首要考虑”,“学校执行纪律的方式应符合儿童的尊严”,确保儿童“不受任何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这些观念和思想 应当在所有学校和所有教师中得到普及和认同。体罚、变相体罚是与儿童的人格尊严这一国际人权法保障的基本价值不相符的纪律措施,必须在我国法律中被禁止。 而与此同时,教育法也应当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可用的合法的纪律措施类型及其操作指引,并且能够引入更多“正面”的、非暴力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纪律执行措 施。
(3)惩罚不等同于体罚。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体罚绝对不是个好方法,而且它带来的不利后果恐怕是让人更难以接受的。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粗暴和体罚也会阻碍 幼儿的智力发展。无论你是出于什么“良好”的动机,对待孩子的粗暴与体罚,都不是理智的行为,都是社会所不容的做法,尤其是在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 教师对幼儿的处罚不当,则会阻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些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忽了这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孩子进行体罚。棍棒下的教育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孩子因为怕挨打,当面不为,背后为之,长此以往形成孩子的不良品德;体罚还会严重影响智力发展,有一位哲人说过“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仁慈,在皮鞭下长 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仇恨。体罚只能使孩子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体罚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 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如果不顾及幼儿的感想,幼儿的身心就会严重地受到伤害。要杜绝体罚和变相 体罚,老师必须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执教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做一名幼儿喜欢,家长信任的老师。
 
15某幼儿混合班开设的课程几乎与小学一年级相同,老师的教育教学也搬用小学上课的
方法。教幼儿拼音、识字、计算等知识和技能,期中、期末还进行考试、评分,很少组织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唱歌、图画课不重视,经常改上拼音、识字、计算及智 力训练课。结果一年半载下来,班里的幼儿体质明显下降.生病回家的有好几位,在班里上课的也多是无精打采。这班幼儿升入小学后,多数对语文、数学课不感兴 趣,而对考试分数却分分计较,他们的体、智、德、关综合素质还不如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同年级其他同学。
运用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对此现象加以分析和评论。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首先,案例中明显呈现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特征,违背了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规律。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的发展过程,有一 定的阶段性,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幼儿园与小学是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两个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影响 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其次,案例中“……很少组织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唱歌、图画课不重视,经常改上拼音、识字、计算及智力训练课……”忽视了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全面 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 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体、智、德、美四育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不能相互取代。体、智、德、美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与其 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否则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最后,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幼儿园课程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幼儿园课程要融合在一日生活之中,保教合一。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16喝完饮料的饮料瓶盖、吃完的药瓶盖等不用的瓶盖随处可见,如果扔掉,只能是生活垃圾。请设计一个活动,让幼儿将瓶盖重新利用起来,使其懂得再利用的好处。
参考解析:
【参考设计】
美术活动:瓶盖贴画——有趣的蝴蝶(中班)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废旧材料瓶盖贴出自己喜欢的蝴蝶。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学会回收使用废旧材料。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想象,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蝴蝶,学会回收使用废旧材料。
活动难点: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大小不同的瓶盖(每人一组);双面胶、透明胶(每人一卷);皮筋(若干条)、剪刀。
2.彩色卡纸(若干张)、彩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盖范画,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小朋友,你们看看画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做的?”(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所看到的。)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这幅画上有个漂亮的蝴蝶,是用我们用过的瓶盖贴出来的,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用过的瓶盖,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瓶盖来贴一副漂亮的画。
(二)教师示范贴蝴蝶的方法及步骤。(示范图如下)
 
 
 

 

“瓶盖怎么能够贴到卡纸上呢?下面老师来向小朋友们教贴瓶盖的方法,小朋友们仔细地看:选自己喜欢的瓶盖和卡纸,在背面粘上双面胶,揭掉双面胶的表皮纸,然后贴在卡纸自己喜欢的位置上。”
“这只蝴蝶是怎么贴的呢?谁能告诉老师,你认为这幅画是先怎么贴、再怎么贴,贴出来的呢?”(小朋友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小结:这幅蝴蝶是这样贴的:
第一步:贴蝴蝶的身子。
要求:把皮筋拉成椭圆形,用透明胶固定在卡纸上。
第二步:贴蝴蝶的翅膀。
翅膀两边备用大小不同的两个瓶盖.贴成对称形。
第三步:贴蝴蝶的触角。
把两条皮筋分别剪断,一头打出一个接,然后固定在蝴蝶的头部。再用彩笔画上蝴蝶的眼睛,这样一只漂亮的蝴蝶就贴成了。
第四步:还可以用彩笔在蝴蝶的周围画上小花、小草等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三)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好,老师已经贴好了一个漂亮的蝴蝶,小朋友也来想想,你想用瓶盖贴一副什么?先怎么做、再怎么做?想好了自己也贴一幅画,可以是贴老师贴好的蝴蝶,也可以是你自创的图案。”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贴出自己喜欢的蝴蝶形状,也可以多贴几只,还可以贴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四)结束活动
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小朋友还贴出了两三幅画呢,我请小朋友带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给大家说说你贴了什么?你贴这幅画有什么要说的?”
延伸活动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带领幼儿参观、评价作品。
“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把作品放在桌上、窗台上,让大家都来看看你的画。”
2.让幼儿回家搜集其他用不到得废品.进行再利用。如用旧报纸做粘画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