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综合素质题库> 中学综合素质

2016年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1.2:学生观

2016-02-26 xredued04


(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不仅坚持对学生进行应用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 生的智慧和潜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尤其是素质教育重视全体学生,是真正的“全面发展”。所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无论是个人还是整 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良好的教育是提高个人和社会整体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实施多方面的教育,促进个人在德、智、 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说,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人类的社会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因此,教育的方针和目的最终也要转变 到以“人”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上来。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与 其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的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目的。

(二)“以人为本”的内涵

教育价值观是指一所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是每 个师生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导向,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其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教育价值观作为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对于 整个教育活动起着深刻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影响着教育的规划、结构、布局和体制。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位,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和人的价值、丰富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人的生存竞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人格完善和精神升华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 提出要注重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打好基础的理念;另一方面,超越个体本位论的教育——即在重视人的发展、把人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及社会发 展的核心的同时,还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通过教育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所以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1 2 3 4 5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