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6
xredued04
6、概述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下列史实
⑴创办经济特区→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②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深圳。
〖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的是浦东。〗
⑵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目的:加快开放步伐。
其中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秦皇岛和湛江、属于江苏的有连云港、南通。
⑶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⑷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和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
⑸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其目的是: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浦东发展优势:①上海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地理、交通、人才和产业优势。
③国家的优惠政策。
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7、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8、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①思路的提出: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目标的提出: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会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③基本框架的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理论的完善:十五大→1997年,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⑤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9.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变化。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