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1
xredued04
5、材料: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 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幼儿,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 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要点】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和人的一生成长中,都具有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要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与家庭必须紧密配 合、同心协力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在A、B两位老师的观点中,教师是教育的权威,家长则是受教育者、受指责者和幼儿园命令的执行者。其实质是否认了幼儿园与 家庭的合作关系,否认了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因此,他们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应遵循的原则:
(1)尊重家长的原则
尊重家长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对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条件的家长要一视同仁,同样尊重。家长对自己孩子在行为、个性、习惯等方面的观 察和了解要比教师详细得多、深刻得多,对孩子的期望比教师要高得多。如果教师能够虚心倾听家长的建议,就可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效果。幼儿园还要维护家长的威 信,切忌在孩子面前议论家长之短或变相地训斥家长等。教师只有真诚地尊重家长,家长才会乐于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宣传,才能积极配合改进家庭教育。
(2)要求适度的原则
由于家长的文化教养、职业状况、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各有差异,所以教师应帮助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保持协调一致,使家长更好地履行父母的职责,发挥应有 的作用,促进儿童的发展,增进家庭的幸福。幼儿园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应当切合实际,是家长能力和物力所能达到的,不能苛求;同时,要体谅家长的困难,在解除 后顾之忧方面尽力给予帮助,以加深彼此之间的融洽感情。
(3)双向反馈的原则
幼儿园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既要向家长输出科学育儿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反映的
信息,对来自家长的反馈,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都要认真分析处理。加强幼儿园教育与
家庭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6、材料: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 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 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
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做得好的孩子” 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答案要点】(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儿童自发的行为,即儿童从事游戏活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而非外在命令强迫。自主性是游 戏的最本质属性的表现。案例中表演游戏老师没有遵从儿童的自主意愿,强迫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表演,无疑违背了儿童的自主性,因而也违背了游戏活动的本 质。
(2)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适应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会给儿童感到满足和愉快。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 己的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而案例中的表演活动,老师不断为儿童设定目标,纠正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错误”,压抑了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儿童 感到有压力,因而无法获得游戏过程中的愉快的情绪体验。
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该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7、快吃午饭时,大班的小朋友莉莉和敏敏闹了点小矛盾。莉莉一直不高兴,吃饭时看着饭菜不好好吃,嘴里嘟嘟囔囔的,还故意把许多菜弄到桌上。张老师很生气,当场狠狠地批评了她,莉莉被批评得哭了,还是不好好吃饭,张老师更生气了,逼着莉莉赶快吃饭,否则就不许她吃饭。
请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张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答案要点】
张老师的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就餐时,教师要保证幼儿心情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张老师需对莉莉多关注,耐心地引导莉莉吃饭,吃完饭再细致地解决问题。
照顾幼儿吃好一顿饭的标志应是:吃饭过程中,幼儿情绪好,幼儿食欲好,食量够,饮食习惯好,吃得卫生。为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一般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儿童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