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4.4学习迁移

2016-04-07 xredued04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专家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具有解决某一问题的丰富的背景 经验或认知结构。不过,有时即使个体拥有迁移所需的某种经验,但由于这些经验不能被学习者主动地加以应用,它们在头脑中处于一种惰性状态,因此,也无助于 迁移的产生。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但如果脱离具体事例而孤立地学习抽象的概念、原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无助于有效的迁移。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卢钦斯的“量杯取水”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定势对 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前面问题解决的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问题变得比较容易。定势的 消极作用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定势对迁移究竟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关键要 使学习者首先能意识到定势的这种双重性,具体分析学习情境,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灵活地、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学习的指导

学习的指导包括教师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指导,两种类型的指导都对迁移产生影响。只要指导正确,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有指导的学习就能减少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增加正迁移的机会。

(二)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精选材料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次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 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同样的学习内容,如果教材编排得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也能省时省力;如果教材编排得不好,迁 移的效果差,则教师的努力也事倍功半。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感性认识。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善于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考试只有几个月的准备时间了,但是很多考生越来越紧张,不知道自己复习的怎么样了,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些笔试备考方面的精选题库给大家作为参考。同时大家也可以在线试听看看我们老师的中学笔试指导视频,欣瑞教育更为大家准备了中学笔试教材,高校阅卷组老师根据自己经验编写,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小编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笔试!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