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3.4教学组织形式

2016-04-07 xredued04


3.道尔顿制

1920年,美国的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按照道尔顿制的准则,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 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并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当学生完成 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当然也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

道尔顿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因此,这种教学组 织形式曾经得到杜威的肯定和赞赏,并一度在美国流行,并于20世纪20年代初传人我国。但实践证明,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脱离教师指导和组织的教学组织形 式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随着进步主义教育的衰落,道尔顿制也就逐步销声匿迹了。道尔顿制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注重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意向,对后来 的一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改革却有很大影响。

4.文纳特卡制

文纳特卡制是由美国人华虚朋于l919年在芝加哥市郊的文纳特卡镇公立中学实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文纳特卡制中,课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 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形式来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社会意识”。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第一,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对每个单元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和小步子的自学教材。第二,应用各种诊断法测验检查学生每个 单元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测验之前,先进行练习测验,由学生自行练习、自行改错,直到做对为止。第三,通过自学及诊断测验后,方可学习下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第四,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因人、因时、因事进行个别指导。

(三)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以后,随着欧美各国对“英才教育”的重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进一步得到完善, 其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难以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等缺陷。所谓分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 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的依据不再是年龄,而是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分组教学一般有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两种。

(1)内部分组。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组教学。

(2)外部分组。外部分组是彻底打破传统的编组方式,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 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快班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 普通班、慢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2.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别作业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计算课时的单位。

(1)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结合在一起上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的教师负责。

(2)小班讨论。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的授课材料。(3)个别作业。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别作业穿插在一起,各自所占的教学时间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采用特朗普 制进行教学,上大班课的教师必须充分备课,负责小班讨论的教师也须随时指导,教师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学生有一定时间的自学、讨论和独立钻研, 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研究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获得多种渠道的信息。

3.小队教学

小队教学又称“协同教学”,是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殊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小队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采取两名或两名以 上的教师合作施教,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性”的结构,通过分工协作,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 教学工作。小队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组可以分为大组和小组两种,大教学组由56名教师组成,小教学组由3名教师组成;

(2)“小组组长”和“高级教师”主持教学组的工作并负责上大课,其他教师则负责小班或小组教学、讨论及个别辅导等;

(3)在教学组中,教师按课业需要和个人专长轮流进行教学。

小队教学的优点突出表现在:它是一种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师的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方式,不仅使每个教师的兴趣和特长都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还有利于教师 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提高。目前,在美国和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小队教学已同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特朗普制等)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新的教学 组织形式。

4.合作学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 条件。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竞争和不相干。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提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 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积极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 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些学业较差的学生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个人努力下,不再拖后腿。

(4)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在合作学习中,取消常模参照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各测验组每 个成员的表现与原属合作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生组第一名与差生组第一名均为各自原来的小组赢得相同的积分点数。这种各人在原来起点进行合理竞争、公平评价 其贡献的做法,能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激励。

(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小组合作学习须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操作员、计算员、报告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