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2016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学前儿童发展(八)

2016-04-12 xredued04


4.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系统。

【答案要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动力系统。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自人出生便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与超我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5.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答案要点】

(1)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幼儿早期,争吵、骂人、破坏、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4岁前,男孩和女孩发生踢打、哭叫的次数大致相同,但是,4岁以后,男孩更具有攻击性。

(2)攻击方式的变化。攻击行为的方式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2~3岁孩子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争端的起因多为争夺玩具和其他物品,他们的攻击性常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年龄稍大些的幼儿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性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

6.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

(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7.简述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答案要点】

(1)注意对象的形象新颖、生动、鲜明。如果给幼儿呈现的事物是比较普通而单调的,他们较容易转移注意。要在活动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则尽量使注意的对象形象而生动,这样他们的注意能够相对稳定些。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