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2
xredued04
再次,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对故事的感受更深刻。
最后,这位教师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4.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 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问题(一):此材料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问题(二):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
【参考答案】
问题(一):材料中体现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 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形象性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
问题(二):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比如,讲“风”“声音”等抽象概 念时,教师可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并且让幼儿动手实践,用眼观察,这样会使幼儿很轻松地掌握这些词的含义。另外,由于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不善于 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不能理解语言的寓意、转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切忌讲反话,或嘲笑、讽刺幼儿。
5.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 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努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幼儿无意注意的特点。
【参考答案】
幼儿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比如突如其来的声音、好玩的玩具等。成人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是通过 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情况。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 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控制幼儿的注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