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xredued04
1989年,新一轮专业目录修订,于1993年公布新修订的专业目录,共列专业10大门类504种;
1997年,又将专业目录由原来的504种减少到249种。
(二)我国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40多年的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的教训是:
第一,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二,“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专业的重复建设。
第三,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高校专业设置过细,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使用,影响了重点专业、短线专业的建设,降低了规模效益。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
我国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的新变化。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
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
在适应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