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xredued04
C、操作的整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a、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b、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c、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d、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D、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a、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b、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c、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d、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5、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
(1)基本特征: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⑧结构具有简缩性。
(2)形成阶段:
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A、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