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八:教育目的

2016-07-15 xredued04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一 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 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 部分。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3.近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 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建立公立教育系统。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 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 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 家提出的总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 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社会的需 要。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他们认 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看来,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 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