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xredued04
社会本位论者则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 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 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1.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如教育工 作领域、医疗卫生工作领域、工业生产领域、农业生产领域等)和特定的社会层次(如工程师、专家、科学家、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需要决定的;也 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如初等、中等、高等学校)而变化。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
2.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 或产生的变化结果。学校培养人的工作是长期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具体化,明确在某一阶段内。教一门学科或组织一些 活动时,希望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和身体诸方面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四)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激励着教育工作者按照教育方针的规定去 培养人才。如我国目前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本身包含对学生成才的期望和要求,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引整个实践活动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