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xredued04
二、问题解决的早期理论(一)桑代克的“试误说”(二)柯勒的“顿悟说”(三)杜威的“五阶段说”(四)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识别过程(二)表征问题(三)选择策略(四)应用策略(五)结果评价。
四、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一)问题表征(二)心理定势(三)功能固着(四)酝酿效应(五)原型启发(六)知识经验(七)动机和人格。
第四节 创造性及创造性的提高
一、创造与创造性;创造是个体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过程。创造有三个要点:1.产品是否新颖;2.产品是否独特3.产品是否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一)智力因素(二)个性因素(三)环境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2)学校教育(3)社会文化。
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力求获得创造性结果的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以创性造活动作为产生基础的,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社会价值意义。
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英国心理学家沃拉斯提出四个阶段的理论:(一)准备期(二)酝酿期(三)豁朗期(四)验证期。
五、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一)思维的流畅性(二)思维的变通性(三)思维的独特性(四)思维的敏感性。
六、大学生活创造性的培养(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三)发挥学生个性(四)创设创造性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