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xredued04
2.教学计划的构成
教学计划主要由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在指导思想上,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必须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在培养目标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既同又异的。所谓“同”,是指无论哪一级学 校,它的培养目标都必须同教育的总目的相吻合,不能偏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所谓“异”,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根据自身在整个教育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为培养 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人才确定不同的目标。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1992年修订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 程计划(试行)》中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目标是:①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 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 非和自我的能力。②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兴趣和爱好。③学会生活 处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①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世界观;热爱祖国,有理想,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求新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效率、效益、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生产 道德情操和自我教育的能力。②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的观 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相应的审美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 个性。④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职业观念和初步的择业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