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命题:6.3课程设计

2016-07-16 xredued04


在课程设置上,作为教育计划的核心,它具体勾画出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把教育 目标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普通中小学课程设置应根据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灵活作出安排,不能强求一律,形成“大一 统”的课程发展模式。各地区可以在达到国家要求的前提下,开设一些有利于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身心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也就是 说,要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是以科学的分类为依 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各门学科既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又有彼此间存在的必要联系。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 大致包括六类:①语文、数学等基础性科目;②思想品德教育科目;③社会基础知识科目;④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目;⑤体育、保健、艺术审美科目;⑥劳动技术教 育科目。另外,还有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科目。

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不能同时齐头并进,也不宜单科独进,一定要按年限、学科内容、各门学科之间的衔接、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使先学的学科为后学的学科奠定基础,同时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互相沟通,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总时数,每1学科各学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应根据学科的性质、作用以及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学科的授课时数。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主要是对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我国学校一般均为秋季招生与始业,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期之间有寒假或暑假。

(二)教学大纲

1.教学大纲的概念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 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 体现出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

1 2 3 4 5 6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