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9
xredued04
5.班级授课制出现以后产生了( )。
A.教师
B.班主任
C.学生
D.校长
【答案】B
【欣瑞讲师解析】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前,没有班级这一概念,也就没有专门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班主任。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答案】A
【欣瑞讲师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7.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的观点。
A.外铄论
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内发论
D.本能论
【答案】C
【欣瑞讲师解析】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欣瑞讲师点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各种:题型都出现过。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包括:(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基本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先天遗传素质,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2)外:铄论。代表人物:洛克。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基本观点: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