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6
xredued01
(二)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三)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在儿童3岁左右基本成熟,表现为儿童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等。
第二阶段是社会自我:3岁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第三阶段是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角色意识建立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是指儿童对自己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的总的认识。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反映其对自我的认识,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
(2)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进入小学以后,儿童能进行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其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提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3)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包括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的体验。一般来说,愉快感和愤怒感发展较早,自尊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发生较晚。
在小学阶段,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发展密切相关。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的自尊心,自尊心强的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缺乏自尊心的儿童往往自暴自弃?
2.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所谓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1)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
第一,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品质特征的注意;
第二,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第三,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第四,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2)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父母和儿童的关系变化主要体现在:交往的时间和内容发生变化;日常教养问题类型发生变化;父母的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
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师生关系方面: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交往观念、交往行为、建立关系的特点都在发生变化。
对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特点的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具有亲密性、反应性和冲突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在不同年级,师生关系在这三个方面有不同的表现,五年级学生表现出高亲密、高反应和高冲突的特点,而六年级学生则表现出低亲密、低反应、低冲突的特点。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337331076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