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2
xredued04
3.从哪里看出孔子知识渊博?(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结合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4.“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从这里体会到什么?(孔子谦虚、好学)
5.教师小结:同学们读懂孔子为什么拜师”了吗?这个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继续关注。
孔子怎样拜师?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
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3.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 ____ ,饿了吃 ____ ,累了就____ ,天黑了,住在____ 。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 ,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衣服上____,鞋子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4.带着体会齐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5.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懂孔子怎样拜师。
三、品读体验
教师过渡:是啊,风尘仆仆的孔子不顾旅途的劳累,不顾几个月来的艰辛,片刻没有休息,就拜见了老师。师徒见面后的这番对话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桌之间自由地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1.出示对话
(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你是——”
(3)“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4)“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5)“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指导:
(1)孔子几次向老师行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孔子的话。
(2)“纳闷”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老子还为什么事纳闷呢?指名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原因是——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上下文,读懂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再次练读对话
学生带着理解自已练习。
师生合作读对话。
学生再练习。
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1)指名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教师: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呢?课文写得比较简略,只有一句话。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写:孔子什么时间有了问题,就会怎么办?
(3)交流,指导。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拜老子这样的圣人为师,还曾经拜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小孩为师。读读《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这个故事,你会对“孔子拜师”有新的认识。
[设计理由]设计了三个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达到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