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备考题库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资格备考> 面试备考题库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说课教案:中国近代现代史

2015-06-06 xredued04


根据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能力来看:
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兴起、内容、结果。
理解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以及变法的意义和教训,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从过程与方法来看:
通过查找和阅读资料以及分组讨论有关问题,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发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潜能。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看:
了解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部分是方法的问题。
首先是教法。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从本课的教学内容来看,戊戌变法的兴起、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变法的评价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其思维也逐渐趋于理性化,为本节课开展探究提供了条件;此外学生对自主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让他们亲自动手寻找发现更,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表现欲,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同时结合教学目标的实现、的需要,也考虑到本人优于课堂组织和多媒体教学的长处,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再就是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而我们经常提到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同样也是要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让学生自己掌握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课的设计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能够有效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法。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体,以情境问题为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完成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部分是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按照“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设计。从具体的教学流程来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探究——提出问题,初步探究——发现问题,深入探究——总结反思,拓展探究四个环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以一则诗歌为主线,围绕诗歌提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展开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人文素质。
在进入正式的教学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教师要做好知识储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也需要观看相关影片、阅读相关资料做好情境准备,通过预习教材,做好知识准备,并且按要求分组。
在第一个环节里,以多媒体呈现诗歌,并请学生朗诵诗歌,从而将学生带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制造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历史氛围为学生的探究创设情境,并提供探究的材料。
并且提出这样的问题: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倒流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将有何感受?
由已掌握的知识导入探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充分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探究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由“多事”来总结变法的背景,由“感受”来引入变法的兴起。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