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6
xredued04
在第二个环节(提出问题,初步探究)里,教师再就诗歌提出问题
1、落日的紫禁城为什么热闹起来?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热闹起来意味着变法运动从维新思想的传播已经开始兴起。
2、“几个读书人”“呼号”些什么?在他们之前,有没有人提出类似的呼号?他们的主张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思维的方向,使学生理解维新思想的内容。康梁的维新思想是重点,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早期维新派的主张、评价的表格,利用多媒体适当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的生平,找出康、梁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以及早期维新派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对维新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提到康梁维新思想的时候,肯定会从教材中找到,“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话,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正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那么,请学生看问题
3、康有为为什么要在宣传变法思想的时候,贴上孔子的标签呢?
这个问题是教材的难点,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介绍《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内容。引导学生一方面理解“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可以减少变法宣传所遇到的阻力,与康有为的出身经历也分不开;同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注意提醒这个特点也反映了康有为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和思想上与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他后来是政治上倒退的一个原因。
此外,可以通过问题
4、“几个读书人”除了呼号,还做了些什么?
提示学生掌握变法兴起的其它内容。如“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与顽固派进行论战等。对“公车上书”,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显示画面,并提问: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举人都挣着联名上书光绪帝。假如你也是当时的应试举人,你会在上面署名吗? 为什么? 使学生思维进一步延伸,理解变法由思想宣传变成了爱国救亡运动。同时,教师展示《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进行简单介绍。“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则要求学生掌握内容、实质和影响,注意它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