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0
xredued04
一、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一些统计图表的知识,扇形统计图在小学也作为选学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课标》中指出,在第一学段,通过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数据统计的过程有所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如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更好地指导、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也正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中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是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法是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我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概念。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出概念——应用反思——拓展训练”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的层次不断深入。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取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我来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