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
xredued04
(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掌握学习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布卢姆以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学生学习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手段,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在编制教育目标分类学时,基本上是站在行为主义的立场,并吸取了斯金纳的程序化教学设计理论。
布卢姆对教学质量的定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因此,其教学的四个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一矫正。其中,反馈一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
如果一个学生是在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个别指导下进行学习的话,那么教师会随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线索、给予参与或练习的机会,并适时予以强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随时可以交流,随时可以作出调节,实际上也就是在随时给学生以反馈和矫正。因此,在个别教学中,反馈一矫正过程是以微妙的、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的。反馈的方法一般是由每一学习任务结束时的形成性评价测验构成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经学到了些什么,还需要学些什么内容才能达到掌握水平。所谓矫正,就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有关他们还需复习哪些教学内容的建议。
掌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和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2.自律学习
依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因受别人的影响而学到新的行为,而新行为的获得,则是经由观察模仿的历程。后来,班杜拉又将观察学习的意义扩大,认为个体除观察别人行为而产生替代学习之外,也会经由自我观察而学到某种新的行为,亦即自律行为的建立。自律是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自己的行为,从而规范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或避免不该做的事。
班杜拉认为自律行为也是经由观察模仿的历程培养成的。他提出了自律行为养成的三阶段历程理论。
(1)自我观察。指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观察。
(2)自我评价。指个人经自我观察后,按照自己的行为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
(3)自我强化。指个人按自定标准评判过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作的奖励或惩罚。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
1.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
顿悟一完形说是由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苛勒、考夫卡、韦特默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l913~l917年,苛勒在德国对黑猩猩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由此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以此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相对抗。
顿悟一完形说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
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顿悟往往跟随在一个阶段的尝试与错误之后发生,但这种行为不像桑代克所描述的那样,而更相似于一种“行为假设”的程序。动物在试验了这些假设以后,便会抛弃它们,它往往是顿悟的前奏。所谓顿悟,就是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该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发生。
(2)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该学说强调学习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认为人心对环境提供着一种组织或完形作用,而这种完形和组织作用就是学习。当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有机体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形”就出现了“缺口”、“缺陷”,随之就会有一种度过这种缺口、弥补缺陷从而完结图形的趋向,即组织或构造新的完形,这种活动就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