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语文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 教师编制语文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冲刺之记叙文(二)

2015-08-17 xredued04


【知识导学】

【理解文中关键句子,明确其作用】

基本技法: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句子的含义”,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 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体味和推敲这些句子的含义,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其方法是:

(1)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2)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理解整句含义;

(3)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义。这是理解句子的重点。有些语句,我们只有弄清了它所植根的语言土壤,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段、文章的意义,联系上下文,便 可体会出它的弦外之音。这了问题出现失误,往往就在于缺乏语境意识,在没有建构起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的情形下,只是单纯解释句子本身的含义,而不能把句子放 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因此,做出的解答显得很肤浅。

(5)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6)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

(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8)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这主要指那些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技法:结合题目,结合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人公的性格,透过修辞,抓住本质,把含蓄的句子直白化,还原其本来意义,揭示内涵。

(2)结构上作用:开头常设悬念、引领下文、点题、埋伏笔、作铺垫;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扣题。

(3)内容上作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背景;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或者:表现了……态度(观点), 抒发(强调)了……思想感情。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