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7
xredued04
很多报考语文教师的考生,不论在教师资格面试过程中还是在教师招聘的面试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一个问题。语文到底教的是什么,应该向考官表现一些什 么呢?其实在语文教育中有多个方面需要教给学生,比如生字生词,比如修辞方法,比如对段落和文章的概括,但是在讲授了这些技术性的知识之后,考上往往还是 觉得欠缺了一些什么,那么欠缺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语文教育中的情感过程,在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单元说明,很多单元说明也都是针对情感来进行的, 比如人教版中有以生命为主题的单元,比如有以亲情为单元的主题,所以要想上好语文课,一定要抓住语文中的情感脉络。
何谓情感——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客观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按照 对这些关系的认识来对这种事物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或者欢迎、赞赏,或者拒绝、反对。无论采取什么态度,总是被发生态度者本人所体验,如果对事物采取欢迎 赞赏就会感到满意、高兴、愉快;如果对事物采取拒绝反对的态度,就会感到不满、厌恶、愤怒等,所有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就是人的情感过程。情感是受人对事 物的认识所制约,情感的性质是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一件事物,如果一个人判断它是与自己的需要相适应,这件事物就会引起肯定性的情感,即产生渴 望、欢迎、满意、愉快的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拒绝、厌恶、不满的体验。情感又给认识过程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能引起我们强 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常常会促使人们对这种事物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思考、体会、追求和掌握。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就说过,他对天文学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 的情感高潮和鼓舞。
何谓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 为科学教育之入口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那么,为什么要在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1、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学生情感诸因素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 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更好的运用导入,创设能够让学生和文本相连接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文本。如教学 《木兰诗》可从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入手,教师简介木兰从军的故事及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自叙自己求学读书的经历,说明童年的乐趣既在嬉戏玩 耍中,又在读书求知中;教学《天净沙•秋思》可用音乐《橄榄树》为导入背景音乐,再这样设计导语:“七百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 思》这部作品,它以极为出色的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个字,就生 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 进入学习状态;又如一位教师在教《越巫》时,先布置一位学生扮演越巫。扮演者一上场,同学们都乐了:只见“越巫”头扎布条,右手持角,左手摇铃,这正应了 他为人治病时的“鸣角振铃”。然后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字句铿锵,有声有色,扮演者依课文做动作,随读随演,其他学生依据课文评议他的表演。课堂气氛顿时活 跃起来了,学生们边提意见,表演者边改,课文知识就在提提改改中不知不觉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中。教师精心营造的这种情境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 情,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做到了“披文入情”。同时学生也领略到了作品中渗透的深深情感,激发起了藏在其内心的情感,而与作品产 生了情感共鸣,达到了知识的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