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7
xredued04
2、借助朗读,抒发内心情感
“朗读”这一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体验。在朗朗书声中,以自己的经验积累为起点,积极能动地进入文本,重新体验作者创作时的 心境与情怀,物我交融,达到共鸣。朗读可让学生形成语感,在读中熏陶、吸取作品中内含的精神美与情感美。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 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让浓郁饱满的感情进入学生的心田,努力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如《黄 河颂》一文“我站在高山之颠,望……”总领全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 、“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最后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要读得铿锵有力,充满战 斗的决心。总之,全诗要读出困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才能使师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领会作者的感情。又 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 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扬)、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最后一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嗓音平静的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 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同 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得深,语文 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 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 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
3、寻找心灵契合点,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相信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 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灵受到触动,会信心倍增,积极向上。有了这样的心理因素作动力,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 来了。自然,课堂上就不会只是教师单方面“抒情”了。研究表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角色,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会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大胆地让学生试着分析课文,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多让学生进行课堂交谈、讨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并作正确的引 导。在讲授小说、戏剧作品时,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去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如某老师在讲析小说《孔乙己》时,要求三个男生分 别扮演“我”、“掌柜”、“ 孔乙己”,有表情朗读,并辅以适当的动作和眼神,结果很成功。“我”的善良诚实,掌柜的势利冷酷,孔乙己的迂腐穷酸,更深刻地烙印在学生心中。教师要尽量 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亮相”的机会,尽可能让他们展示自己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确是一件很愉快的 事,这样课堂上他当然就会相信教师所传授的道理,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就会爱屋及乌,爱你所教的学科。此外,语文教师要使自己输出的各种信息学生乐于接 受,就要克服自己的“领导中心”、“自我中心”、“教师本位”的权威心理,防止我令你行的命令主义或强迫教育。那种基于强迫性,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课 堂气氛必然会死气沉沉,消极冷漠。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无不使学 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激励学生情感,增加感情投入,使课堂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氛围,于 自然中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生的看法,对大千世界的感受,心与作者共鸣、共振,然 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情感因素,对教材进行认真处理,以在教学中作为联系作者与学生的中介,三位一体,思路相通,情感默契。从而达到以“文章情”为基 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使学生为之憾动,为之动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实现语文情感教育的最大成功。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教师编制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