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xredued04
二、辨析题
1.错误。
【解析】虽然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点,但它也是对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
2.正确。
【解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它们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3.正确。
【解析】教育目的决定着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4.错误。
【解析】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这是个体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5.错误。
【解析】孟子是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孔德、纳托尔普、迪尔克姆、凯兴斯泰纳、白尔格门、巴格莱等。
6.正确。
【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贡献。
7.正确。
【解析】题干阐述了智育的概念。
8.错误。
【解析】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型,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9.正确。
【解析】美育主要通过学校、自然和社会三个途径进行。题中提到的方式都是美育的途径。
10.错误。
【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智力的发展。
11.错误。
【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2.正确。
【解析】五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德、智、体、美、劳都各有自己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