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

2015-09-01 xredued04


【参考答案】

(1)娄老师使用了什么德育方法?

答:娄老师通过让学生演讲来进行自我教育,使用了品行修养指导法。

对于第一个要有印迹书的同学和最后拿到有印迹书的同学,娄老师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使用了榜样示范法和品德评价法。学生演讲的内容是一种正面的思想教育,是说理教育法。

(2)娄老师的德育艺术体现了什么德育原则?

答:娄老师让同学们说自己应该得到有印迹书的理由,大家评选出演讲的前三名,他们自豪地拿到了有印迹的书,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开始同学们对谁应 该得到有印迹的书认识不一,娄老师没有把同学们批评一顿,而是调动同学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 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3)结合案例阐述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

答:①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 行为习惯。娄老师从同学们对谁应该得到有印迹的书认识不一的情况出发,让同学们通过演讲谈应该得到书的理由,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精采的演讲和一阵又一 阵的掌声使同学们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同学们通过理智权衡,表现出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产生了道德意志。大家都想得到有印迹的书,出现了道德行为。

②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在开学的第一天,通过发书这一活动,娄老师抓住其中具有的教育性,积极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学生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 往具有特殊的性质:首先,它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其次,它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再次, 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③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当前德育要求产生的品德发展新需要与其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开始对谁应该得到有印迹的书认识不一,在娄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学生的新的道德认识战胜原有的道德认识,向着德育要求的方向发展。

④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任何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不良的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人的品德是在它的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的变动性的矛盾运 动中形成发展的。随着学生的发展,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有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有进一步 发展提高的必要。娄老师分书的教育,还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