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1
xredued0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和运用。
【参考答案】
(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
②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
(2)①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照搬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教 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材料分析题
1、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 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还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这些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 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案例中老师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符合学生发展及教学的规律。
2、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义耳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P 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恒量(恒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恒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 大气压×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 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然后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 “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豉起腮在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 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 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义耳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1)此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