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1
xredued04
29.【答案要点】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教师在制订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预防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人际交往;发展是指导学生树立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目标,承担生活责任,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有意义。就整体而言,在预防的同时要追求发展,可以说,发展是一种积极的预防。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
(4)学生主体性原则。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5)个别化对待原则。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
(6)整体性发展原则。心理辅导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从社会价值取向看,它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满足学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评价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评价主体单一。在评价时,没有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专家等多主体的共同积极参与,没有形成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尤其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2)评价标准机械。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标准过于机械,灵活性不够。常常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3)评价内容片面。在评价内容上,仍然过多倚重于学科知识,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学生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4)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5)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评价反馈缺乏。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缺乏双向沟通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