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2
xredued04
13.“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4.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15.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C.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6.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7.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8.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杜威
19.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20.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辨析题
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3.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较严厉。
4.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三、简答题
1.我国中学德育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每一原则的实施要求是什么?
2.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4.简述学习迁移的分类。
四、材料分析题
1.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
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2.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于是把头发剃成足球式的形状。第二天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 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 求刘某剪掉头发,否则不准许他上课。于是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刘某来到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他其上课。 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也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 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学校准许刘某上课,但是刘某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依 然不允许他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2.【答案】B。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答案】C。解析:学校绩效是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4.【答案】B。解析:这是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5.【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6.【答案】C。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核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