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5-09-02 xredued04


4.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而有效测验必定可信。

三、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

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活动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2.简述认知疗法的过程。

【参考答案】

认知疗法的过程:

(1)建立求助的动机;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3.简述如何针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

(1)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3)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地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4.简述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参考答案】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有:

(1)正确认识情绪,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

(3)锻炼身体;

(4)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基调,培养幽默感;

(5)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6)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

1.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的学生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宣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 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那么好,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 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其中考试中的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参考答案】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 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考,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