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2
xredued04
1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答案】C。欣瑞专家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答案】C。欣瑞专家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20.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答案】B。欣瑞专家解析:题中所述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21.“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答案】B。欣瑞专家解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2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答案】D。欣瑞专家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3.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答案】B。欣瑞专家解析: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