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4
xredued04
11.A【解析】“自知”是自我认知的意思,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文章主旨是想说明“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徐文长的“怪”只是作为论证这一主旨的一个例子而存在的;C项表述错误,“徐文长的字排第一”是“自知”;D项中“并不奇怪”的说法也不正确,文段开头即明确提出,“自知”与“他知”的不同是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故选A。
12.B【解析】由“因此”一词可知,文段的重点应该是其后面的内容,即镇压言论的消极作用。故首先可排除A、D。C项表述有误,限制言论只能防止“深思熟虑的行动”,而不能防止“错误的行动”。故选B。
13.A【解析】文段认为“在穷人得不到充分保护的资源语境下奢谈‘保护富人’是相当危险而诡异的”,是对“应该优先保护富人”这一观点的反驳,可见作者是反对优先保护富人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没有抓住“保护富人”这一论述主题。故选A。
14.B【解析】这段文字采用的是演绎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提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即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时,民众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进而由一般到特殊,推及到公共领域中的税负问题,说明税负是否沉重取决于该国民众对税负的主观感受。故8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未体现“税负”这一论述主题,排除。
15.C【解析】文段的意思是说不能“只是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去评价”,要历史地看问题。要学会体悟历史人物所在的历史情境,而不是说应该“抛开现代人的思想感情”,C项既不是作者的本意,也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故选C。
16.C【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人们对市场竞争体制的接受度不同并不是文化差异问题,接着通过举例,从文化传统差异极大和文化类型相同这两种不同的角度进一步驳斥文化决定论。最后一句点题,市场竞争体制的文化决定论缺乏说服力。故选C。
17.D【解析】文段先说美国历史上没有皇帝,接着《旧金山纪事报》却说“君王驾崩”、“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逝世”。这种写作手法很明显是在设置悬念,让读者产生一种好奇心理,想看看诺顿一世到底是何许人物。很自然地,作者接下来应该介绍“诺顿一世的传奇故事”,D项符合题意。
18.C【解析】可以利用文氏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来解题。由题干画图可知,A、B、D三项都正确,甲和戊是全异关系,所以C项不能推出,故选C。
三、写作题【范文】
学习负担与学习质量的关系——减负与提高学习质量
什么是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顾名思义,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压在学生身上过重的负担减下来,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轻装上阵。这里所指的是学生过重的负担,而不是说没有负担,没有负担的读书不会有,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国家也没有。还有,这里指的是轻装上阵,而不是无“装”上阵,古今中外,任何一支无“装”上阵的军队都不可能打胜仗。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学生也不可能两手空空、头脑空空地走进中考考场,走进高考考场,除非到了取消了中考和高考的那一天。
什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果说,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还有人不太明白或不容易接受的话,那么,说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凡与教育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的人都不会不知道,这里就没有必要再作具体解释。
“减负”与“提高”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
1、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什么
有人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顽症,事实上,这岂止是一个顽症,简直是一颗毒瘤,是时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身心健康的毒瘤。此毒瘤一日不除,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特别是学生将一日不得安宁。此毒瘤一日不除,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能永远是一句空话。这并非危言耸听。
一个网友的一篇博文《云南百名初三学生放弃中考不足为奇》说:几日前,有媒体报道重庆数万高三学生放弃高考。今日又看到消息,云南潞西市轩岗中学的近百名初三班“差生”则被学校告知不必上课,学校声称学生自愿放弃中考,家长质疑学校不负责任。另外,同是云南省,其东南部某县,今年仅有l000余名初中毕业生报名参加中考。该县总面积3888平方千米,辖4个镇、7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总人口45万人(2004年)。除县一中是一所高级中学外,另有一所高级职业中学,两所完全中学。其中县一中就有在校生3000余。仅县一中,每年要招20个班,即l000多新生。l000余的中考人数,就算是百分之百录取,充其量也只能满足得了其县一中的招生数额。其他两所完中又将怎么办呢?
这仅仅只是一个省的状况,其他省份又如何呢?全国的情况又怎样呢?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凡懂得一点教育规律的人的都会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这里不敢说全是学生负担过重的错,但是,毫无疑问,肯定是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减负”已经到了不能再喊喊口号的时候了,实在是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