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4.1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

2015-09-22 xredued04


  ②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又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技能需要有意识记,例如,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记外语单词、数学公式、定理等,这都属于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一般而言,有意识记的效果要优于无意识记。彼得逊对两组被试在有意和无意的情况下进行16个单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 明,有目的组当时记住14个单词,两天后记住9个单词;而无目的组当时只记住10个单词,两天后仅记住6个,前者明显要优于后者。

  在有意识记中,识记的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和方法。

  (2)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识记又可以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能否了解其意义,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①意义识记

  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叫做意义识记。例如,在弄清一首古诗每句含义及整体中心思想的前提下,背诵这首古诗,就属于意义识记。

  ②机械识记

  识记的材料无意义,或虽有意义但我们不理解,主要是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叫做机械识记。例如,我们对历史年代、人名地名、电话号码、外语单词这些材料的识记,都属于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虽是低级的识记方式,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学习生活中,总有些材料是无意义或意义较少的,还有一些材料本身虽有意义,但学习者一时还难以理解,这就不得不采取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

  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是两种基本的识记方法,二者也是相互联系的。意义识记是以机械识记为前提,机械识记是以意义识记为引导。有些无意义材料可以意义化后再进行记忆。例如,富士山的高度为12365英尺,等于一年的月份数和天数写在一起,这样便容易识记了。

  2.保持和遗忘

  (1)保持

  保持不仅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实现再认或回忆的重要保证。从信息论的观点看,保持是信息的编码、存储的过程。

  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次,保持的内容在质量上也是有变化的, 原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细节,特别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保持中的内容通常比原识记的内容更为完整、更有意义,保持中的内容将原识记的内容的某些特点夸 张、突出,使之更具特色。

  (2)遗忘

  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最先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的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 遗忘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随后便趋于平稳。也就是说,刚识记完后遗忘得快,一段时间后逐渐缓慢,当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记忆是否能得到恢复,受遗忘性质的影响。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暂时性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一时想不起来,但在适宜的条件下还能再认 或回忆,如提笔忘字。永久性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没有复习而造成了痕迹的消退,如果不重复识记或复习,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