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9
xredued04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字是明朗的、直抒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论述,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融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些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文中运用的材料人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表明。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人手,提取精要,作出概括。
(三)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整体把握全文文意的倾向
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要注意全文的文意,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前提。
2.要准确理解语句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六、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一)推断的界定
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是阅读材料之后的一种发挥和再创造过程,是一种根据已知的事实或前提,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新判断的能力。它必须遵循“原文至 上”的原则。任何推断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必须从材料本身出发,从材料具体内容出发。原材料中需要“推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
1.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
2.作者在材料中对某一方面事物的发展暗示了一种倾向。
3.材料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可以推测出某一方面的发展。
4.作者对某些观点或现象的个人看法,或对某些事物的评价态度。
5.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或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可推测出某一新发现、认识的前景。
推断有归纳概括性推断和理解性推断两种。推断要有根据,不可主观武断,原因(条件)与结果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想象要合乎事理、情理。推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归纳性推理,要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概括性的结论。
2.理解性推理,要分析材料的外在意义。体悟作者内在的思想倾向;把握作者行文脉络、内在感情的变化,推断深层次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