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xredued04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
(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忍性等方面的特征。
2.【参考答案】
(1)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个体与同龄团体智商稳定的平均数相比较表现出的差异。
(2)智力类型差异:个体在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活动中的特点与品质不同,智力表现形式也不同。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智力表现存在早晚差异,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
3.【参考答案】
(1)个体差异形成的客观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性、种族性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机体的具体体现。
②孕期状况。孕妇患病、用药、营养、情绪、烟酒、放射线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③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
④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2)个体差异形成的主观因素
影响儿童的主观因素包含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全部心理活动。
①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
②兴趣和爱好是引起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③自我意识在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
④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起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⑤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气质。
4.【参考答案】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适宜性教学法有以下主要方式:
(1)资源利用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教师要多开展区角活动,发现幼儿的优势领域。
(2)补偿模式:指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
(3)治疗模式: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这一理论也称为“教学相适”理论,由克隆巴赫提出。它是指教学应配合儿童的性向,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应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5)个别化教育方案:最先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矫正,由于对幼儿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关注,它逐渐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应用,即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个别化、适宜的教育方案。
5.【参考答案】
(1)调整幼儿的学习速度。
(2)提供多样性教材。
(3)调整教师的角色。
三、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
在此教学活动目标设计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本班实际和幼儿个体水平,制定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郑老师对目标的考虑是符合要求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设计要全面,避免单一、片面。
(2)表述语言要明确具体,操作性要强,便于评价,避免目标过大、表述笼统,教师难以把握。
(3)目标表述最好统一角度。
(4)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本班实际和幼儿个体水平。教师设计目标时应对本班幼儿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所制定的目标要切合班级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针对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次设计个别性目标。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