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xredued04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其发病率在6%~8%。
2.A【解析】先天遗传因素是影响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因素,它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性疾病对生长发育也有影响。
3.B【解析】缺碘可引起甲状腺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肿大。而婴幼儿缺碘会导致生长发育减慢、智力低下,甚至患呆小症或散发性克汀病。
4.D【解析】患有肥胖症的人智力发育正常。
5.B【解析】多食、少动是肥胖症的主要诱因。
6.B【解析】治疗肥胖首先应适当地限制饮食。限制饮食的同时必须照顾营养需要,以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不能使其体重下降过快。儿童食欲旺盛,可给予大量蔬菜、水果,逐渐让其习惯进食减少。
7.D【解析】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身体的正常发育,这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8.C【解析】佝偻病俗称缺钙,是3岁以下小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致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9.C【解析】佝偻病的表现症状是:多汗、夜惊、烦躁、枕秃、各种骨骼的改变。
10.D【解析】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
11.B【解析】凡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者称为弱视。它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
12.C【解析】形觉剥夺性弱视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长时间遮盖过某只眼睛,该眼因缺少光刺激而致视觉发育停顿,形成弱视。
13.A【解析】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因脑部功能异常而引发的发展障碍,通常在3岁左右就会被发现。幼儿自闭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疾病。
14.A【解析】孤独症(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15.C【解析】口吃是幼儿常见的一种言语障碍,又称为结巴,表现为不断重复开头的音节,拉长中间的某个字,讲话断断续续,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短语都可能不断地重复。
16.B【解析】题中所述现象称为“发育性口齿不流利”,不属于“口吃”。
17.A【解析】多动症是幼儿期多动综合征的简称,又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或“轻微脑功能失调”,是一种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
18.D【解析】幼儿恐怖症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A、B、C三项,D项是夜惊的表现。
19.C【解析】夜惊属于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儿童入睡不久,在没有任何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突然发出哭喊声,两眼直视,并从床上坐起,表情恐惧。若叫唤他,不易唤醒。对他人的安抚不予理睬。发作常持续数分钟,醒后完全遗忘。
20.C【解析】攻击性行为表现在: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引起别人与其争斗。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合理营养,全面均衡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食欲。
(2)若因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因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的,可通过各种调养,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可酌情使用生长激素。
(4)改善生活环境,使儿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
(5)对于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应根据情况进行特殊治疗。
2.【参考答案】
(1)胎儿期贮存不足。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贮存于体内,满足出生后一段时间的需要,母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早产或双胎婴儿出生后早期体内维生素D不足。
(2)接触日光不足。人体所需维生素D主要通过皮肤接受曝光中紫外线照射后由7-脱氢胆固醇转变而来,婴幼儿室外活动少,维生素D生成不足。
(3)摄人不足。天然食物维生素D含量少,如乳类、禽蛋黄、肉类等含量较少;谷类、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
3.【参考答案】
(1)需要特别注意婴幼儿的饮食搭配要合理,按时添加辅食,避免长时间单纯母乳喂养。
(2)要注意含铁食物如动物血、肝脏、各种瘦肉等的添加,注意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添加,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3)小儿还应多食豆类、菌类、粗粮以及海带、紫菜等食品。
4.【参考答案】
(1)社会交往障碍。
(2)交流障碍:非言语交流障碍;言语交流障碍。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4)其他症状,如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等。
5.【参考答案】
(1)活动过多是多动症的主要特征。
(2)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突出的、持久的临床特征。
(3)多动症儿童的另一个特征是冲动性行为。
(4)学习困难也是多动症儿童的表现之一。
(5)多动症儿童的其他不良行为表现有好打架、不顺从、恃强欺弱、好发脾气、纪律性差等。
6.【参考答案】
(1)家长和教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
(2)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及开朗的性格。
(3)对于症状较轻的幼儿,主要是教育方法及心理支持的问题。
(4)对于症状较明显的幼儿,应采用心理和药物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7.【参考答案】
(1)幼儿自身不良性格特征,如敏感、胆小、易受暗示等。
(2)有事实背景,如被狗咬过的幼儿,会变得怕狗。
(3)成人的恐惧对幼儿的影响,如母亲怕蛇,孩子也有可能受其影响变得怕蛇。
(4)教育方法不当,成人在教育孩子时常恐吓孩子,如用鬼怪等阻止孩子晚上出去玩等。
(5)焦虑情绪导致的恐怖,这两者可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