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xredued04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刨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2) 材料中的做法,违背了经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和发展适宜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 勤俭办园。贯彻经济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幼儿园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购买大量高价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档,教师花费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缤 纷的墙饰,甚至还买来一些名画进行装饰……”明显违背了这一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 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参与环境的创 设,能切实地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面对这些高档的材料,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爱护,甚至很多时候不让幼儿操作这些材 料,只是有人来参观时,才拿出来让幼儿操作。”这就违背了幼儿参与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 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 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这种高档的环境一旦布置好之后,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基本不会变动。此外,有的幼 儿园小、中、大班环境布置得非常雷同,当人置身其中时,如果不看班级标识牌,根本无法判断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就违背了这一原则。
2.【参考答案】
(1)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场景一是器械运动场景,而场景二通过情境性设计把器械运动场景变成了情境运动场景,场景二更适合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2) 同样是攀爬网、独木桥等运动器具,教师只是在第二个场景中添加了一些道具,将运动的环境创设成具有情境性的环境。情境化的运动环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 一个个角色的支撑下置身于某一具体的情境中,他们会更乐意去参加运动,忽略或克服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增加幼儿与器械的互 动,从而使幼儿的各种运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情境化的环境把幼儿的活动与他们的运动能力水平及兴趣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3)场景二更进一步证明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赞成场景二的设计。
三、活动设计题
【参考答案】
小手——环境的小卫士
1.活动目标:
(1)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观察环境的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
(2)感知塑料袋、废纸、落叶与环境的关系,愿意捡起它们。
(3)懂得小手是环境的小卫士,要爱护环境。
2.活动准备:
(1)选择有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垃圾的环境。
(2)人手一只塑料袋。
3.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事先选好的场地,运用语言、表情诱发幼儿的观察兴趣。“这里美吗?为什么?”教师指着被风吹起的塑料袋问:“那是什么?塑料袋到处扔好吗?你有什么感觉?让我们再看一看地上的纸、树叶,小朋友们有什么感觉啊?”
(2)“我们怎么才能让这里变得干净、美观呢?”引导幼儿讨论出用小手来改善这里的环境。
(3)幼儿动手拾树叶、废纸和塑料袋。
(4)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这里的环境变得真干净。我们还要做到不乱扔纸、塑料袋,使这里的环境一直这么美。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