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游戏活动的指导》章节习题:幼儿游戏概述

2015-10-15 xredued04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幼儿游戏的主要功能有:
①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②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③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④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⑤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⑥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美感。
(2) 认可材料中的做法。因为毕竟男孩、女孩有不同的特点,所偏好的游戏类型也不一样。男孩游戏具有竞争性、攻击性、规则性,伴随相对低水平的言谈;女孩游戏更 具有联系性、包容性,并伴随高水平的言谈。在学前儿童中,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倾向于选择同性玩伴游戏;当儿童与同性别玩伴游戏时,他们之间的积极性和 互动性就会增加。
2.【参考答案】
(1)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
在上面的案例中,在平锋和翔翔将要放弃游戏时,教师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教师肯定的眼神、赞赏的微笑、亲切的动作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愿望。
(2)教师必须根据幼儿游戏方式的变化,灵活地转变自己的角色。
①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每个幼儿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一过程是教师不应当直接干涉的。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不干扰幼儿活动的观察者。
②当观察到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马上转变为指导者的角色,积极应答和满足幼儿需要。
3.【参考答案】
角 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自主性、接纳性原则。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角色,而不 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材料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 不时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干涉过多,没有发挥幼儿 游戏的自主性。
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修正自己的计划,敏锐地 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案 例中,教师明显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4.【参考答案】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

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
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
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1 2 3 4 5 6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