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章节习题:小学数学学科知识

2015-10-16 xredued04


三、教学设计题
1.【参考答案】
(1) 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 方面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带着问题研究平行四边形,通过制作、猜想、验证进行本堂课的教学。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把问题 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迁移,进而对与旧知识密切相关的新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体会数学的魅力同时发展智慧。
教学目标:
①对比三角形,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等能力。
②通过观察、对比、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③使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 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是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如下活动:首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 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然后,根据刚才的实验、测 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最后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 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学生举出实际例子。
这样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1、2。
教学用具:
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
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
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
4.大观园这么好玩,请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5.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知道我们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
(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
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
(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
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
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师:课的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
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我们一起从学校出发……
3.【参考答案】
(1) 运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四则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与学生的数的概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达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计量观念。 运算能力的较高发展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正确、快速、合理灵活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及 其混合运算上,表现在数和式的熟练而丰富的恒等变形上,表现在基本数量关系的等价变换上。
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①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②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④加强练习,严格训练。
(2)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
教师可提问:“妈妈要去超市买东北大米,每斤是l2块钱。妈妈买了15斤,妈妈带了200元钱。请同学们帮妈妈算算,妈妈带的钱够吗?”
这样的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帮助妈妈算一算的小任务,能够激起小学生好奇、好学的性格。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猜测来获得答案,从而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本课的学习内容。
4.【参考答案】
(1)解法1为正向思维,解法2为反向思维。
(2) 第二种解法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是转化。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为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的具体表现。运用转化的思想去处理问 题,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其关键是要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方法。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回顾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转化的含义。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的经验,掌握一些常用方法和转化技巧。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运用转化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创设情境,揭示“转化”
数学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的开始,我先跟学生讲了一个爱迪生和他的助手测量灯泡体积的故事。助手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计算灯泡的体积,也没有算出来,爱迪生能很快地算出来,让学生猜一猜爱迪生是用的什么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小结:把灯泡的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叫作“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1 2 3 4 5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