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
xredued04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这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三)关于整合信息
提取信息是为了整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四)技巧分析“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如下
1.打枝削叶,巧提主干
材料中有些语段的信息是由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组成的,我们筛选、整合时,只需将这些句子摘录出来,然后根据要求将多余的枝叶删除即可。
2.删繁就简,去伪存真
在迅速浏览材料时,可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有些语段,很多内容都是对某个关键信息的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如举例、 描写等,实际上,这些内容都不是实在的.而是“虚”或“伪”的,只是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关键信息。我们要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去伪存真。然后再将“真意” 概括表述出来。
3.合并同类.列举异义
通过快速浏览,找到语段中符合题干要求的若干信息后,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从哪几个方面传达的,然后将相同信息进行大合并,相关信息进行小合并,不同信息并列到一起。
4.敲骨吸髓,挖掘隐含信息
有些信息,可在材料中直接摘录获取,有些信息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才能挖掘出隐藏在字面或图表中的隐含信息,如字面下的言外之意、图表中揭示的某些规 律或深层含义等。我们要推敲语段中的每个信息,找到它们的精髓所在,探明它们各自的意象,提炼出它们的要义,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表述出来。
(五)筛选、整合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1.提取信息要准确
所谓准确,主要是指两点:一是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二是满足试题需要,包括提取和整合的角度,归纳的要点,都要恰如其分。
2、要准确理解文章语言
这是从筛选的整合信息的角度说的,信息靠语言文字符号传递。不能准确理解语言,就不会有准确的筛选和整合。因此,要特别注重准确理解阐释基本概念、介绍事物属性的语句。准确理解表述作者见解、观点或传递新知识的语句。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结构和思路
结构是就文章的表现形式来说的,是思路的归宿,表现为文章的骨架。我们常说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统领(总领)、收束(总结)、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呼应)、等等,就是文章结构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便于透彻理解文章。
思路是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通常有一个从发散到集合,从模糊到清晰,从杂乱到有序的过程。最后落实到文章里,读者能看到、感受到的,常 常体现为一种线索和写作顺序。思路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三种: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因此,写记叙文以时问先后为 序,因为事情发生总有先有后;写游记常以游踪(空间方位)为线索,因为游览总是从甲地再到乙地。思路又是作者头脑反应的产物,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总是多侧面 的,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把握作者思路,便于快速整体把握文章。
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关系密切:结构是外显的思路,思路是内化的结构。思路是谋篇,结构是布局:思路是内隐的,结构是外显的。
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有如下6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证关系。从思路上看,都有如下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 逻辑型。时间型的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的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的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 证明、阐释、叙议等。
思路与结构的分析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时间型的思路常对应承接关系的结构;正反、主次、类比型的思路常对应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的结构;归 纳型、证明型和阐释型的思路常对应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的结构。但是从整体上看,3种类型的思路同6种关系的结构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