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2
xredued04
3.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 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 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一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一用水冲干净一用毛巾擦干水。为了帮助孩 子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还画了一些洗手的小图示,编上1、2、3、4、5,并附上简单的说明文字,将其贴在洗手池的上方墙上。终于,孩子们都能按 正确的步骤洗手了。
问题: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教育中的哪些原则?
【答案要点】
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具体来说,主要的原则有:
(1)教育的活动性原则。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通过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本材料中的教师正是通过活动教会幼儿如何洗手,从而养成了好习惯。
(2)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原则。幼儿园的活动不应当是单一的。因为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 性,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在这一材料中,教师不仅让幼儿讨论,还让幼儿主动实践,并在洗手池边贴上图示,这些都将巩固幼儿对洗手过程的记忆。
4.某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几乎与小学一年级相同,老师的教育教学也搬用小学上课的方法,教幼儿拼音、识字、计算等知识和技能,期中、期末还进行考试、 评分,很少组织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唱歌、图画课不重视,经常改上拼音、识字、计算及智力训练课。结果一年半载下来,班里的幼儿体质明显下降,生病回家的有 好几位,在班里上课的也多是无精打采。这班幼儿升入小学后,多数对语文、数学课不感兴趣,而对考试分数却分分计较,他们的体、智、德、美综合素质还不如没 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同年级其他同学。
问题:运用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对此现象加以分析和评论。
【答案要点】
首先,材料中明显呈现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特征,违背了幼儿教育发展适宜性原则,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其次,材料中“很少组织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唱歌、图画课不重视,经常改上拼音、识字、计算及智力训练课”,忽视了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全面 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 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否则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最后,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