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九:认知过程

2016-07-15 xredued04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 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认知过程的相关知识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中学生的特点重点掌握。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比如学习动机、学习迁 移、学习策略等应重点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 认知过程

【高频考点提要】

1.感觉;2.知觉;3.注意;4.记忆;5.思维;6.想象。

【高频考点速记】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

1.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特性

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