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九:认知过程

2016-07-15 xredued04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又叫永久性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

3.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

(1)陈述性记忆

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这类信息可以用言语表达,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

(2)程序性记忆

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

(三)记忆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1.识记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即对信息的识记具有选择性。识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类:

(1)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

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2)根据识记的方法来分,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是指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2.保持与遗忘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但是,在保持的过程中,识记的材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和遗忘。

(1)遗忘的概念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遗忘的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