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xredued04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 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 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而,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 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一)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目前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着不同的取向。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它划分为不同的倾向,综合而言,其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
1.激进建构主义
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特菲为代表。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
(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激进建构主义者相信,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我们无法知道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推测它,我 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经验。所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认为,应该用“生存力”来代替真理一词,只要某种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或能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 一致解释,那它就是适应的,就是有“生存力”的,不要去追求经验与客体一致。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 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而这要以个体的认知过程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