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考题猜想(教学设计题三)

2015-05-22 xredued04


③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述“亡羊补牢”的意思。

④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①自南读课文,给出自读提纲

a.出示需要注意的生字的读音:窟ku 窿1ong 叼diao 劝quan 圈juan

b.出示需要会写的词语:寓言、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亡羊补牢。

②再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亡羊”,哪些自然段讲“补牢”?,

②齐读1~4自然段并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学生思考回答:“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改成自己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

③街坊是怎样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从街坊的劝告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评议,齐读。

④街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的想法。再次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养羊人的理由。

⑤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对比朗读。

⑥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a.指名读第4节并评议。

b.为什么要用两个“又”字?联系第1节,想一想。(两次丢羊的过程是一样的)

c.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

d.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⑦哪部分讲补牢的?自由读第5节,想想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讨论交流:

a.养羊人是怎样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用“赶快”一词?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b.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内心感受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c.指导读这句话,读出养羊人的后悔之情。

1 2 3 4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