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
xredued04
2.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贝尔一兰卡斯特制又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期,其创始人是英国一位名叫贝尔的牧师和一位名叫兰卡斯特的教师。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的具体做法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贝尔一兰卡斯特制仍然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并不是直接面向全班学生,而只是面向一部分学生——“导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当时英国教育的双轨制相适应。由于广大劳动者的子女只能在设备简陋、师资缺乏的初等学校学习,由于师资缺乏和对教学水平要求不高,只能采用这种“转授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的学校,教学质量一般很低,很难满足大工业生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
3.道尔顿制
1920年,美国的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按照道尔顿制的准则,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并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当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当然也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
道尔顿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因此,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曾经得到杜威的肯定和赞赏,并一度在美国流行,并于20世纪20年代初传人我国。但实践证明,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脱离教师指导和组织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随着进步主义教育的衰落,道尔顿制也就逐步销声匿迹了。道尔顿制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注重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意向,对后来的一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改革却有很大影响。
4.文纳特卡制
文纳特卡制是由美国人华虚朋于l919年在芝加哥市郊的文纳特卡镇公立中学实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文纳特卡制中,课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形式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第一,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对每个单元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和小步子的自学教材。第二,应用各种诊断法测验检查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测验之前,先进行练习测验,由学生自行练习、自行改错,直到做对为止。第三,通过自学及诊断测验后,方可学习下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第四,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因人、因时、因事进行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