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
xredued04
4.合作学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条件。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竞争和不相干。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提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积极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些学业较差的学生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个人努力下,不再拖后腿。
(4)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在合作学习中,取消常模参照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各测验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与原属合作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生组第一名与差生组第一名均为各自原来的小组赢得相同的积分点数。这种各人在原来起点进行合理竞争、公平评价其贡献的做法,能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激励。
(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小组合作学习须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操作员、计算员、报告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当前,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中,班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仍然起着主要的作用。
(一)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相比,班级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第二,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向全班学生授课。
第三,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二)班级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1.班级教学的优点
(1)它能够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它能够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使教学工作扎扎实实,有条不紊。(3)它能够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并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与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发展。
(5)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