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4.1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

2015-07-24 xredued04


二、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一般认为,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有特性。当人在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往往伴有情感、情绪的体验,还有意志活动的参与。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能动性的表现,它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例如,学生集中注意解答数学题时,他的思维便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活动集中于解决数学问题而离开其他问题,使思考的问题更容易解决。
(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人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物。
有的研究将无意注意称为消极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个人的努力和积极性;有的研究则将之称为情绪注意,突出了无意注意同情绪、兴趣、需要之间的联系。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与变化以及新异性,这是客观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这是主观方面。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作有意注意,或称作积极注意、意志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知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和方法有:
(1)加强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意志的努力;
(4)智力活动与实际动作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笔记有利于学生保持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用笔尖指着地图上的山脉、河流、公路等,效果比教师自始至终单纯地讲要好很多。所以,应当将注意的对象作为实际活动的对象。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心理活动对于个人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也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例如,一个人在开始从事某项生疏的、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项工作上,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这项工作渐渐熟悉,并产生了兴趣,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保持注意,这时,有意注意就发展成了有意后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扩大注意的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在生活中,排字工人、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职业都需要有较大的注意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越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离就越大。
(2)活动的任务
活动的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广度会大大缩小。(3)个体的知识经验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专业素养深厚的人在阅读专业资料时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非专业人士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不见得能正确理解。

1 2 3 4 5 6 7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